粽香悠悠
文/晓白
(一)
儿时,每逢这个时节,清甜的粽香已经从我心中飞出。年幼的心总是对那小小的粽子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和期盼。期盼大人们包好的粽子能早点入锅,早点煮熟,早点进入我们已经张大了一年的小嘴中。
端午时,买不着粽叶,打采粽叶就成了一个热闹的事情,因而它成了我童年记忆中尤为清晰的部分。
四川农村家家庭院后边都是竹林,而院前的水塘边则长满着叶片碧绿的芦苇。几岁时,我跟随过“大部队”山路迢迢赶到不知名的远处采摘过粽叶。但是当时我只能悄悄地跟着.因为姐姐们总是悄悄地商量,悄悄地出发,企图把我这只“小尾巴”甩掉。有时我跟出几里地(那时小,那知道什么叫几里地,只知道很远)才被发现,她们也只有作罢,只得让我跟着。
采叶归来的时间总是很晚,总要到日头落山或是天已擦黑。当时,很难在背着粽叶的身影上看出疲惫。因为他们知道这满背篓的粽叶足以让一家人兴奋的了。
过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泡好的糯米,洗好煮好的粽叶端到门前。人们在喜悦的情绪下开始了包粽子。但是,姐姐们不许我动手,我只得在旁边转转看看,再跑到别人家的跟前看看,我对粽子的期盼也在这一跑一跳中显露无遗。
看着被姐姐齐齐地码在锅里的粽子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因为第二天早上我就可以吃到盼了一年的粽子了。睡觉前我会跑到正在煮着的粽子锅前去看看闻闻,似乎想将这满眼的粽子和满鼻子粽香带到梦乡里,在梦里先行品尝起让我垂涎欲滴的粽子。
天还没亮,心中的期盼和清晨的粽香将我从梦中唤醒。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弥漫着粽香的空气,一骨碌爬起,跳下床向外间的锅台走去。我伸手正要揭锅盖,却被姐姐的手一把抓住,吓得我立刻抽回了手。待我洗漱完毕,一大盘粽子已经端上了桌子。粽子在盘中升腾的热气,清香飘逸,沁人心脾,那袅袅上升的热气真像我那刻迫不及待急着吃粽子的灼灼心情。
第一只粽子剥好放入装有砂糖的碗里时,二姐已经帮我把煮好的鸡蛋装进了红线蛋网里。我用空着的手接过递过来的蛋网,挂在了脖子上,心中的喜悦和骄傲立刻挂在了我那稚气的脸上。我扶摸着自己的蛋网,却想着同学们胸前是否挂上了蛋网?蛋是否有我的大?
其时,家里门楣上已经挂上了菖蒲和艾叶。这个每年端午必挂的,象征驱赶邪气的山草与粽子和蛋网以及粽叶采摘的过程构成了童年时我对端午节的整体印象,它就像一股清雅的暗香在我心里装了几十年至今未退.
(二)
如今,端午节来临,人们再也不用路远迢迢跑出数十里地去采打粽叶了。节日前几天人们手上拎的和超市货架上摆放的琳琅满目的粽子礼盒已经把我们原先过节时大家一起闹粽子的那份热闹给替代了,似乎把人们对粽子的那份爱和盼也替代了不少。今天我再也找不回儿时对粽子和端午的那种不可名状的爱和盼了。
有时,我向自己发问,是现在的幸福太容易获得,愿望太容易满足?是如今的物质极大的丰富将我感恩的心麻醉?还是随着岁月的行走,我的心中少了些对物质的欲念,多了些人文历史的思考?是不是,我懂得了端午节的深层含义,已将屈原含恨跳入汨罗河的历史故事装在了端午的节日里裹卷在粽子里,让我一到端午就想到了故人,一吃粽子就尝到遗恨的那种滋味和听到故人不平的呐喊?还是我们都懂得,端午的粽子从近两千年前的历史长河中流淌过来传到现在,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懂得它的心中藏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还是它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挣的精神?
这个有着历史标志性的粽子,不仅以它的色香赢得了国人喜好,也以它特有的文化历史含义在民众中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屈原的精神,一种不曲不挠的精神,一种勇于向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同时它也以它娇小可人的外表成了商品世界的一名成员.如今,在人们商品意识的催生下它已经形成了内容和形态各异的好大的一个家族。无论何时你走进超市都会看到大小不一内容繁多的粽子陈列在柜子里.走进它们,你就好象闻到了粽香阵阵袭来,脑际就会浮现出儿时端午节闹粽子和屈原大夫高大的形象以及他的家乡姊归人民为怀念他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就是这些有关粽子的传承和流传才得以让粽子这个小小的东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飘香了近两千年,也还是它将让粽香永远地飘香下去,一代又一代.因为它的身上裹挟着一种民族的精神。
评论